English

既是总结又是前瞻

——读《中国科普佳作精选》
2001-02-08 来源:光明日报 陶沙 我有话说

《中国科普佳作精选》是一套既是总结又是前瞻的丛书,它反映了20世纪中国科普创作的成就,展现了中国科普出版的成果。

收入丛书的作者有老一辈的科学家,如竺可桢、华罗庚、梁思成、钱三强、叶至善、周建人、高士其等;有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普作家,如潘家铮、卞德培、郭正谊、卞毓麟等,有新一代的科普作家如吴岩、王晋康等。

“佳作精选”,顾名思义,就要突出“佳”和“精”。从已出版的这33种来看,编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。因为所选或者是本世纪以来,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某一领域或学科有较大影响的,对推动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,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作品,如《物候学》、《第十大行星之谜》、《肝癌漫话》等;或者是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,深受读者欢迎,对普及科学知识,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民科技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作品,如《科学发现纵横谈》、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等;或者是在科普界得到肯定,获得过有关奖项的作品,如《打开原子的大门》、《工业革命的主角》等;或者是有某种特殊意义或价值的科普、科幻作品,如《花鸟虫鱼及其他》、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、《战神的后裔》等。

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的大门,科学技术正日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,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。“科教兴国”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。实现这一基本国策,繁荣我国的科教事业,推动高科技的发展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。在这方面,科普创作和出版队伍是一支重要的方面军。而在目前,正如杨牧之在本书总序中所说:“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工作,不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,与它所肩负的重任都还很不适应。”在这种情况下,把上个世纪的科普作品加以梳理,精选其中的佳作予以出版,不失为一种上策。这些佳作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,宣传了科学思想,弘扬了科学精神,而且以其科学性、趣味性、可读性,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青少年。在新世纪,这些佳作仍然不失其光华,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继往开来的作用。而且,有些佳作很可能成为上世纪的经典之作。从这个意义上,这套丛书的出版又具有文献价值。

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一种倡导。倡导什么呢?一言以蔽之,倡导科学家写科普著作。但是,科学家的本行和专长是科学研究,而不是科普创作。两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。科普创作要求把合理的科学内核与外在的文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,使艰深的科学知识通俗化,达到普及的目的。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。本丛书的策划者符本清曾经谈到:目前“有些科学家竭尽全力使自己的作品通俗化,但读者还是难于理解和接受;另一方面,一些有文学素养和创作才能的人,其作品又缺少科学知识的含量和深度,人们在阅读中很难得到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滋润。这是一个矛盾,怎样使两者统一起来,是科学界值得思考的问题。”

思考,固然是必要的。更重要的是,要有一批科学家做出样子。而这个“样子”就在我们的身边,这就是这套丛书所收入的精品佳作。将这些佳作集中出版,使前人的成果或经验得以弘扬和流传,使后来者能沿着前辈所开辟的道路,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,并且有所创新有所前进。这样,科学家、科普作家写科普著作时遇到矛盾,也就可以从中悟出点解决之道了。

《中国科普佳作选》

湖南教育出版社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